对爱情的另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把依赖当做爱情。心理治疗专家们常常可以在那些因失恋或被配偶抛弃而自杀者或极度抑郁的患者身上找到证明。把依赖误为爱的人常常这样感觉或说出来:没有他(她)我就不能活了。其实,这是一种“寄生主义”,即一个人靠另一个人的存在而活着,没有了对方就没有了一切。这种人是没有选择的,没有自由的,没有自我的,没有意志的。对方的风吹草动都能震撼他(她)的人生。这哪里是爱?这分明是在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啊!现实生活中,越是这样的“爱”,就越是脆弱,随时有崩溃的可能。想想你把对方仅仅当作一根救命稻草,仅仅是你需求对方,怎能称为“爱情”呢?这不过是一种需求而已。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经选择而决定生活在一起,各自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不会紧紧抓住对方不放,尊重彼此的独立性,不断地将自身的价值施展于共同的关系之中,贡献于对方的成长之际。
依赖是一种软弱和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不确定感的反映,即不知道对方是否真正在乎自己。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处在强烈依赖关系中,可能是一种心理病态,是精神障碍。这不同于人们通常的依恋感或信赖感。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多么成熟,多么年长,多么强有力,仍会有不同程度的依恋或信赖于他人的感觉,有被别人关怀、照顾的愿望,都希望得到呵护。但区别在于,对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来说,这种愿望和感觉并不足以主宰他们的生命与生活,不决定他们活下去与否;一旦依恋与信赖感变成主宰一个人命运的决定因素时,这个人就成了依赖的牺牲品。他们通常患有心理失常,心理医生称之为“消极依赖型人格障碍”。
这样的人总是拼命地寻求被爱,根本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他(她)酷似一个挨饿的人,饥不择食吞噬一切食物,不与别人分享。这种人,也好像有一个填不满的胃口,无论多少食物下肚仍觉不够。这种人,总觉得自己缺少什么,永无知足感。他(她)难耐寂寞,因为缺少自我认同,只有与别人同在时他(她)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样,他(她) 真的就成了别人的“影子”,可怜又可悲。
其实,依赖既扼杀了自己的独立性,又限制了对方的自由。两个不自由的人在一起,能有爱情和幸福吗?总之,依赖不是爱。依赖是出于爱的饥渴,贪求满足与收益,依赖者不能给对方真正的爱;依赖只能使人幼稚,使人懒惰,不能促进成长和成熟。依赖最终会摧毁依赖者与被依赖者之间的关系。 |